在陳燕看來,高速公路不僅是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紐帶,更是連接人心的橋梁。因此,她始終將解決司乘人員的實際需求放在首位,無論是確保能源物資運輸車輛的暢通無阻,還是開辟鮮活農產品的綠色通道,她都親力親為,確保每一項措施都能精準落地。
春節期間,一位貨車司機在高速公路上突發疾病,情況危急。獲悉該消息后,陳燕迅速反應,積極聯系附近服務區提供緊急救援,并協調相關部門將司機及時送往醫院。最終,司機轉危為安,這一事件讓她更加堅定了信念:高速公路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動脈,更是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守護線。
談及今年全國兩會的關注點,陳燕聚焦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。她指出,充電樁覆蓋率不足已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,特別是在老舊小區、城郊、農村地區,以及高速公路服務區,充電樁短缺問題尤為突出。為此,她深入一線走訪,與車主、運營商深入交流,積極聯系相關部門,對收集的數據和信息進行了仔細分析。
“我目睹過新能源汽車車主找不到充電樁時焦急無助的眼神,深感責任重大。”陳燕感慨地說。她還計劃圍繞基礎設施智能化、智能出行服務、車路協同發展和綠色交通發展等領域進行深入調研,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
對于自己提出的建議,陳燕表示將持續跟蹤辦理情況,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,推動問題解決。她堅定地說:“作為交通行業的代表,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群眾發聲、為行業發展助力。我將繼續以專業精神鑄就寧夏高速新風貌,讓寧夏的高速公路更加便捷、智能、綠色。”(記者 楊淑瓊 馬楠 文/圖)
記者手記
在基層,人大代表如同一座座堅實的橋梁,一端深深植根于民眾的生活,傾聽并傳遞著他們的心聲與期盼,另一端則緊緊連接著國家的政策導向,致力于將宏觀的戰略規劃轉化為民眾可感可觸的福祉。
在采訪陳燕的過程中,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她工作的艱辛與不易,同時也被她那份對工作的熱愛與執著所打動。她認真傾聽每一位群眾的訴求,耐心解答他們的疑惑,用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為他們排憂解難。更難能可貴的是,她始終將群眾的冷暖掛在心頭,將智能交通的戰略目標內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她的工作看似瑣碎,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,是最貼近民眾的。陳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生動詮釋了基層人大代表的職責與擔當。她的付出與努力,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與學習。
陳燕(中)和同事討論工作。